本网讯(记者 杨家来)按照“以产业发展趋势为指引、以行业人才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专业能力成长为核心”的建设思路,结合专业特色,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与易飒(广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共建“智能网联及新能源汽车现代产业学院”开展的课程《创新创业实践》于9月8日结课。9月12日上午,课程座谈会在B6-203会议室召开。院长李礼夫、副院长钟玉华、各专业教研负责人及易飒(广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校企总监余燕燕、马浩洋和学生代表共计20余人参与此次座谈会,会议由钟玉华主持。
座谈会现场(杨家来 摄)
会议伊始,钟玉华对学院和易飒(广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展开的校企合作课程工作进行介绍,并感谢企业指导老师们的辛苦付出。301名学生通过为期14天的学习,熟悉并掌握基于ROS的机器人小车开发、opencv计算机视觉手势识别等课程,课堂内容结合企业一线项目,贴合学生未来工作岗位,将学生引入到智能汽车的前沿领域,提升了学生综合素质和持续学习的能力。
随后,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针对两周实训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和建议。新能源汽车教研室副主任李淼林建议,增加C++编程语言软件课程的讲授和基于ROS小车的智能车辆控制系统实验,使学生毕业后能够更好满足当下企业对智能网联汽车研发人才的需求。学生代表李杰津表示对ROS机器人小车开发和python手势识别这两个项目的学习过程印象深刻,这两周的学习对个人将来进入企业从事相关工作有很好的帮助,希望今后学校能够多增设类似课程。接着,余燕燕表示,校企联合开展此次课程,能更好为学院与同学们提供服务,同时也让企业招聘到更好的人才,为今后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会议最后,李礼夫做总结发言。他指出,此次校企合作成效突出,感谢易飒(广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各位老师的辛勤付出,对学院车辆工程专业、新能源汽车工程专业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也为学院带来了易飒(广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校企合作是响应国家对应用型人才需求的号召,学院将根据工程教育和新工科融合的理念,针对学科专业的新结构、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教育教学的新质量、分类发展的新体系等内容开展研究和实践,为车辆工程领域培养科学基础厚、工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授课现场(杨家来 摄)
据悉,此次校企合作教学课程是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与易飒(广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共建“智能网联及新能源汽车现代产业学院”后的初步尝试,接下来学院将持续推进产教研合作,积极探索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新模式,全面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适应我国汽车产业及粤港澳大湾区对汽车人才的重大需求。
文字录入:邱冰妍 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编辑:陈靖岚